2023-04-28 18:30:53 | 寻校网
“新高考选科的死亡组合”一般指的是那些难学、竞争激烈、专业覆盖面比较少的组合,这些组合可能会让大家在以后的赋分或者专业填报上缺乏优势。本文本站就将介绍新高考选科的死亡组合是哪些,并附上附高考选科专业对照表,供2023、2024年考生参考。
目前我国的新高考模式有两种,分别是“3+3”模式和“3+1+2”模式。在这两个模式下,新高考选科的死亡组合是不一样的。要注意的是,虽然以下两个组合被称为“死亡组合”,但它们也是有优势的,本站分别列举了优势和劣势供大家参考。
【1】“3+3”模式下,考生除了语数外三门必选之外,需要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浙江多一门技术)中任选三个。在这个前提下,很多考生觉得物理+历史+政治是死亡组合。
物理+历史+政治组合是“最难理科”+“2个文科”的搭配。
从科目特点上来讲,物理注重理科思维、逻辑思维,学习过程中不像历史政治那样有大篇的背诵,对理解能力、思考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要求很高。历史和政治是传统文科科目,它们在学习方法上更注重记忆和理解,需要考生具备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记忆力。
这个组合的优势在于兼顾了文理科思维的培养,不管以后学偏文还是偏理的专业,都能很好的衔接,不至于太脱节。既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还能具备很强的记忆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以后考研深造、考公考编都是有帮助的。
当然,它也有一些劣势。首先这个组合属于文理结合,对学习能力要求很高。物理是公认的理科中很难学的科目,是学霸们必选的科目,意味着竞争会很激烈。如果成绩平平,在赋分上就不会有太大优势了。其次该组合中的政治和历史都有大量要背诵的内容,学习压力很大。而且政治出题分灵活,不容易拿到高分。
【2】“3+1+2”模式下,考生除了语数外三门必选之外,需要在物理和历史中任选一门为首选科目,在化学、生物、政治、历史中任选一门作为再选科目。该模式下12个组合搭配中,被认为是死亡组合的是物理+生物+政治。
物理+生物+政治这是2理1文的搭配.
可选择专业范围是比较广的,专业覆盖率大概是87%。由于没有选择化学,对于想学医的考生来说并不是特别友好,因为很多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都是需要再选科目是化学的。
该组合的难点也在于物理和政治的搭配。正如本站在上文中提到的,物理和政治是两个学习方法很不一样的科目,学习过程中既要有很强的推理运算能力,还要有极强的思辨能力,想学好这两门科目要付出很多努力。
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选科要求是不同的,下文根据华中师范大学2022年在湖北的招生计划,整理了高考选科专业对照表。关于其他高校各专业的选科要求,大家可在五米高考中查询。
不难发现,华中师范大学的外国语学院的相关专业,大多都不提科目要求,而人文社科类的学科专业,则多数会有选考科目的要求,例如下表就是提出科目要求的部分专业:
学院 | 专业 | 首选科目 | 科目要求 |
---|---|---|---|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地理科学 | 物理 | 地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地理科学 | 历史 | 地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地理科学类(含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 | 物理 | 地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地理科学类(含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 | 历史 | 地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
化学学院 | 化学 | 物理 | 化学(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
化学学院 | 化学类(含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化学生物交叉班)、化学(英才班)) | 物理 | 化学(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含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 | 历史 | 思想政治(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物理 | 化学,生物(2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化学生物交叉班)) | 物理 | 化学,生物(2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历史 | 思想政治(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政治学类(含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 | 历史 | 思想政治(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
最近,各省的高考报名都陆续开始了,这意味着高考也已经不远了。高考是大家公认较为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但随着每年报名人数的增加,高考竞争是越来越激烈的。在下文中,本站将预测一下2023年高考难度趋势,分析一下31省市哪些是最难的一年。寻校网
高考难度对每位考生来说都是不同的,毕竟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果课本上的知识点都弄懂了,也做到了举一反三,以平常心面对高考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反之,高考就会很难。
除开个人学习情况差异的影响,本站认为2023年的高考很可能会更难,理由有两个:
其一,2023年的高考总人数大概率会继续增加。2022年的高考总人数是1193万人,比2021年高出了115万人,2023年很可能还会增加。高考人数大幅增加,高校扩招的人数的幅度却远不及此。在如此庞大的考生基数下,高考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高考难度也会继续增加。
其二,新高考改革下,出题更加灵活。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着手推进高考改革,鼓励在试题上更开放、灵活,尽量减少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或者机械刷题来提高成绩的情况。题目灵活性增加,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要求就更高,考试难度也就跟着增加了。
2023年高考难度趋势?2023年高考难度分析?2023年高考惨了?2023年高考难度趋势?2023年高考难不难?2023年高考惨了?是最近许多2023年五米高考的考生思考的问题,本期为大家整理汇总关于2023年高考最新的相关资讯内容,一起来看看比起2022年高考,2023年高考考情如何?“2023年高考难不难”是最近讨论很多的话题,面对人生这次重要的考试,考生们都希望能提前了解高考难度,面对
2023年高考难度趋势?2023年高考难度分析?2023年高考惨了?2023年高考难度趋势?2023年高考难不难?2023年高考惨了?是最近许多2023年五米高考的考生思考的问题,本期为大家整理汇总关于2023年高考最新的相关资讯内容,一起来看看比起2022年高考,2023年高考考情如何?“2023年高考难不难”是最近讨论很多的话题,面对人生这次重要的考试,考生们都希望能提前了解高考难度,面对
新高考选科怎么选比较好?高中3+1+2科目最佳搭配新高考选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新高考选科怎么选比较好是不少同学都关心的一件事,本文将为大家带来新高考3+1+2模式的最佳搭配: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政治。供大家参考,并解答新高考选科怎么选比较好这个问题。一、新高考选择怎么选比较好?选科以自己最擅长的科目为前提很多同学在面对选科时,只考虑到了哪一个科目最受欢迎,却忽视了
2023年高考难度趋势?2023年高考难度分析?2023年高考惨了?2023年高考难度趋势?2023年高考难不难?2023年高考惨了?是最近许多2023年五米高考的考生思考的问题,本期为大家整理汇总关于2023年高考最新的相关资讯内容,一起来看看比起2022年高考,2023年高考考情如何?“2023年高考难不难”是最近讨论很多的话题,面对人生这次重要的考试,考生们都希望能提前了解高考难度,面对
2023年高考难度趋势?2023年高考难度分析?2023年高考惨了?2023年高考难度趋势?2023年高考难不难?2023年高考惨了?是最近许多2023年五米高考的考生思考的问题,本期为大家整理汇总关于2023年高考最新的相关资讯内容,一起来看看比起2022年高考,2023年高考考情如何?“2023年高考难不难”是最近讨论很多的话题,面对人生这次重要的考试,考生们都希望能提前了解高考难度,面对
2023年高考难度趋势?2023年高考难度分析?2023年高考惨了?2023年高考难度趋势?2023年高考难不难?2023年高考惨了?是最近许多2023年五米高考的考生思考的问题,本期为大家整理汇总关于2023年高考最新的相关资讯内容,一起来看看比起2022年高考,2023年高考考情如何?“2023年高考难不难”是最近讨论很多的话题,面对人生这次重要的考试,考生们都希望能提前了解高考难度,面对
新高考死亡选科组合不建议选的有哪些每种专业组合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是相对来说难易程度、专业覆盖面都不一样,下面列举几个被称为“死亡组合”的科目组合:1.历史+物理+化学、2.地理+生物+政治等。新高考选科的死亡组合1.历史+物理+化学在3+3模式中才能这样选择,历史是典型文科科目,而物理、化学都是传统理科项目,对于擅长文科的同学来说,本身具有大量记忆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而物理、化学需要严密的逻辑思
2023年高考难度趋势?2023年高考难度分析?2023年高考惨了?2023年高考难度趋势?2023年高考难不难?2023年高考惨了?是最近许多2023年五米高考的考生思考的问题,本期为大家整理汇总关于2023年高考最新的相关资讯内容,一起来看看比起2022年高考,2023年高考考情如何?“2023年高考难不难”是最近讨论很多的话题,面对人生这次重要的考试,考生们都希望能提前了解高考难度,面对
2024-08-09 17:28:19
2023-05-16 18:31:22
2023-05-04 09:38:06
2023-04-06 07:34:18
2023-05-04 11:11:12
2023-05-18 2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