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5 18:28:40 | 寻校网
高中语言文言文很难?文学常识太多无从整理?本期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哪些知识点是高考必备?一起来看看最新的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一、选拔官吏制度及称谓
1、选拔制度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2、称谓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状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会元】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如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进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进得到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
二、古代学校及学官
1、古代学校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殷商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学校。”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院。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国子监】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2、古代学官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院均设教授,主管学院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2023辽宁艺术类专业考生高考报名工作按照《关于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执行,辽宁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必须按照各县(市、区)规定的时间登录网站进行文化课考试和专业课考试报名、缴费。
2022辽宁省艺术类考生高考报名工作按照《关于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辽招考委字〔2022〕52号)执行。
凡报考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必须按照各县(市、区)规定的时间登录网站进行文化课考试和专业课考试报名、缴费,并按照各县(市、区)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现场资格审查和身份验证信息采集。县(市、区)招考办打印《考生报名登记表》,艺术类专业考生核对本人信息无误后签名确认。
县(市、区)招考办打印《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类专业考生报考证》。
艺术类专业考生可在专业考试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兼报艺术类各专业。在网上缴纳高考文化课报名考试费的同时缴纳艺术类专业省统考考试费(按“专门化”缴纳考试费)。
辽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包括文化课考试和艺术类专业考试两个部分。艺术类专业考试又分为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以下简称“省统考”)和招生院校组织的专业考试(以下简称“校考”)。
(一)文化课统一考试
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辽宁省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19〕9号)文件规定,辽宁省2023年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选择性考试科目(考生在选择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时,首先在物理和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考生报考专业须符合高校相应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考生须持居民身份证、文化课考试准考证按规定时间、要求参加考试。文化课统一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二)艺术类专业省统考
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在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以下简称美术类)、戏剧与影视学类、音乐舞蹈类三个类别实行全省统一的专业考试。考生所报考艺术类专业属辽宁省统考范围内专业,必须参加辽宁省艺术类专业省统考。
辽宁省艺术类专业省统考采取全省统一命题,集中统一考试的方式。美术类、戏剧与影视学类、音乐舞蹈类各科目的考试内容、范围、分值及评分标准等见《2022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统考考试说明》。辽宁省艺术类各专业统考总分满分为300分。
(三)艺术类专业校考寻校网
校考院校应严格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组织校考。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艺术类专业点设立不足四年的高校,凡辽宁省统考涉及的专业,不得组织校考,应直接使用辽宁省级统考成绩。
除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及经教育部批准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以外的其他的外省公办院校,如艺术类专业与辽宁省统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建议使用辽宁省统考成绩录取,如确需组织校考须在辽宁省统考合格考生范围内组织,校考原则上在学校所在地组织。
外省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及所有高校高职(专科)艺术类专业招生,属辽宁省统考范围内的专业,直接使用辽宁省统考成绩录取;省统考未涉及的专业院校可按教育部及我省有关文件规定组织校考。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寻校网:www.xunxiao.com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最新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二)高中语言文言文很难?文学常识太多无从整理?本期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哪些知识点是高考必备?一起来看看最新的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基本称谓【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最新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一)高中语言文言文很难?文学常识太多无从整理?本期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哪些知识点是高考必备?一起来看看最新的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一、选拔官吏制度及称谓1、选拔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最新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一)高中语言文言文很难?文学常识太多无从整理?本期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哪些知识点是高考必备?一起来看看最新的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一、选拔官吏制度及称谓1、选拔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最新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一)高中语言文言文很难?文学常识太多无从整理?本期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哪些知识点是高考必备?一起来看看最新的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一、选拔官吏制度及称谓1、选拔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最新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一)高中语言文言文很难?文学常识太多无从整理?本期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哪些知识点是高考必备?一起来看看最新的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一、选拔官吏制度及称谓1、选拔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最新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二)高中语言文言文很难?文学常识太多无从整理?本期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哪些知识点是高考必备?一起来看看最新的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基本称谓【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最新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二)高中语言文言文很难?文学常识太多无从整理?本期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哪些知识点是高考必备?一起来看看最新的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基本称谓【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最新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二)高中语言文言文很难?文学常识太多无从整理?本期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汇总,哪些知识点是高考必备?一起来看看最新的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基本称谓【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
2023-06-09 17:06:52
2024-09-29 20:43:42
2023-10-11 16:33:17
2023-06-04 15:26:04
2023-03-22 16:44:14
2023-03-10 06: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