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校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怎么样(湖北商贸学院与湖北工业大学相距多远)?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独立学院,走过20多年,即将谢幕!
2020年5月,《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发布,要求把独立学院转设作为高校设置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20年末,各独立学院全部拟定转设工作方案,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同时明确转设方案为三种:转为民办、转为公办、终止办学。
湖北原有31所独立学院,其中15所独立学院已经完成转设办学,成为独立的民办或公办高校,2所独立学院目前转设公示刚刚期满,还有14所独立学院已制定转设路径,正在加紧开展转设工作。
以目前来看,湖北终止办学的独立学院相对少见,部分独立学院早在2011年就完成转设更名,开展独立办学。
武昌理工学院新校名上还有老校名痕迹。
01
什么是独立学院?按照官方解释,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
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民办学院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不少知名高校、普通一本和二本院校都创设了独立学院,而这些独立学院最后多属于“三本”。
湖北独立学院兴起,多始于2000年前后,总共设立了31所,有22所位于武汉。大刚查询2009年发布的独立学院名单,当时全国独立学院有318所,湖北以31所独立学院位居全国省市区榜首,武汉则以22所位居全国城市榜首。除湖北外,当时独立学院超过20所的省市区仅有江苏(26所)、浙江(22所)、辽宁(20所)。
在独立学院发展高峰时,全国共有326所独立学院,每年招生数在百万以上,至今有2000万人因此获得接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武汉能够成为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无疑也和拥有22所独立学院相关。可以这么说,独立学院也是武汉高等教育办学特色。
查阅31所独立学院校史显示,这些高校多创办于2000年及以后,最晚创办的独立学院是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创办于2006年4月。当然也有两所高校例外。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校史显示,该校前身可追溯至成立于1995年的武汉涉外服务学校,但其开展独立学院模式办学时间明显延后,2003年,湖北工学院商贸学院才正式挂牌成立。同样的情况还有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武昌理工学院),该校宣称办学始于1997年创办的湖北工贸专修学院,但其开展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则已是2004年2月。
所以,湖北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就是始于2000年,至今正好走过20个年头。
02
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同时也带来各类问题,这也正是国家多次发文支持独立学院“转设办学”的原因所在。
最受关注的是公平问题。刚开始,为了能够吸引生源,不少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能够获得母体校的学位证,此举引发有关公平的争议,曾引发舆论风波。其中最受关注的事件是,2011年,当时的华科分校官网发布消息,该校有1881名2011届毕业生获得华科学士学位证书。该消息引发华科学生强烈不满和抗议,两校高考录取分数相差100多分,最终拿同样的学位证,显然有失公平。
因为确实有失公平,2012年,独立学院授予母体校学位的做法被彻底终结。
独立学院既能获得政策倾斜,规避各类风险,又能在竞争中获得母体校品牌支撑,招生相对容易,所以发展速度很快,且部分独立学院还能获得母体校的优质师资力量,这显然对普通民办高校不公平,此外,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校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产权归属不明。这些因素显然不利于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2006年9月26日,“独立学院转设”首次被提出,2008年,相关文件再次出台,进一步支持独立学院转设,并给出5年的“培养期”。自2011年始,湖北独立学院开始转设。
湖北原31所独立学院基本情况,仅供参考。
当年,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转设为
武汉东湖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转设为
汉口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转设为武昌理工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转设为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2014年4月更名为
武汉工商学院。这4所高校是我国首批成功转设的院校(共有12所),可谓带了一个好头。
2012年,
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转设为
武昌工学院,2014年,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转设为文华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转设为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2015年,又有4所独立学院转设,分别是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武昌首义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武汉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湖北商贸学院)。
2016年,3所独立学院迎来转设。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转设为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转设为
武汉传媒学院,武汉大学珞珈学院转设为
武汉晴川学院。
之后,独立学院转设脚步减缓。直到2020年,仅有1所独立学院转设成功,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转设为
武汉文理学院。
03
梳理这些转设资料发现几个特点。一是密集转设导致校名相近,有些“傻傻分不清楚”,按照传统,高校一般采取“地名+专业特色”模式来取名,但有专业特色的词汇就那么多,抢着抢着就没了。武昌理工学院、武昌工学院这两个校名,经常有人搞混。武汉工商学院和
武汉商学院也不是一个学校。
二是部分高校校名中的地名不具备识别作用。有些是之前创校时遗留的问题,比如汉口学院在江夏,之所叫汉口学院是因为当初建校(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时确实在汉口,后来最终选址江夏,但仍沿用原校名,转设之后仍称汉口学院;有些则是更名导致,比如武汉晴川学院并不在汉阳。
三是独立学院转设后与原来的校名区别太大,让人感到很陌生,比如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与原有校名基本衔接不上。
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更大的问题恐怕是,独立学院转设的速度有点慢,哪怕相关部门几次三番下文催促,距离2008年给出“5年培养期”已过去13年,仍有大批独立学院没有完成转设。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仍有独立学院257所,这两年,独立学院随着转设数量有所减少,但存量太大,很难快速“消化”。不难看出,2016年之后,独立学院转设工作明显进入低潮,有能力转设的早就转设成功了,没有能力的或者意愿不强的明显还在观望等待。截至目前,全国尚有188所独立学院未进行转设公示。
湖北的情况也差不多。2023年最新一批31所转设独立学院名单显示,湖北有2所独立院校转设,一个是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武汉城市学院),另一个是
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
湖北恩施学院),也就是直到此时,湖北除武汉之外,仅有1所独立学院转设。武汉也仍有6所高校尚未完成转设,湖北其他城市则有8所高校尚未完成转设。
13年时间,湖北独立学院转设刚刚“过半”,但在全国来看,这或许还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武汉学院。
04
为何“断奶”这么难?有专家指出,这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利益牵涉到母体校和投资方,尤其是一大部分独立学院往往由房地产商投资举办,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配套,导致5年申请考察验收期被迫延期,陷入“独立难”困局,此外,还有来自独立学院内部的阻力,不少老师并不想面对转设带来的“不确定性”。
面对错综复杂的独立学院“独立困局”,相关部门不想再等了,直接发布“最后通牒”。2020年5月,再次发文督促独立学院转设,要求到2020年末,各独立学院全部要拟定转设工作方案。
要么转设,要么停办,没有别的路可走。
话说回来,转设虽是国家层面的强制要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独立学院发展到今天,也确实到了要“断奶”的时候,因为它确实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可能一直存在。
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后,可以获得更多自主权,也不用每年上缴数千万元的“挂牌费”,更多经费能够用在教育教学上,院校的实力才能稳步提升,才能直面“抢生源”竞争。
以转设成功的院校来看,武汉学院、武昌理工学院等院校依然拥有不俗的实力。转设之后,这些院校的发展没有受到丝毫影响,教学实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强。
独立学院转设,就是为了明晰产权、确保公平,也是为了解决独立学院游走于公立学校与民办高校、公益办学与营利办学之间的尴尬办学局面。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独立学院转设是必然要走的路,不存在其他选择。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寻校网
湖北武汉有哪些大学
武汉市的大学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
1、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2、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高校,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21世纪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七校联合办学、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湖北省2011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是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建医学院的十所院校之一,是拥有国家大科学中心的四所大学之一,入选《Nature》评出的“中国十大科研机构”,被称作“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3、武汉科技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宝钢集团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首钢集团、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共同参与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 ,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湖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优秀高校,湖北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拥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4、武汉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5、中国地质大学简称地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重要成员。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涵盖理、工、文、管、经、法、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被誉为“中国地球科学的最高学府”。

上海一本学校有哪些?
上海的高校众多,有相当数量的全国著名大学,其他地方的学弟学妹在报考时难免会有一些迷茫。前一段时间我发过一个指导报考的帖子,当时因为时间仓促,有一些遗漏,现在补上,并且增加一些我个人对这些高校未来10年走向的判断,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综合性大学:
第一档:
1.复旦(文理科实力很强,经济很强(理论),工科一般,医科很强)
走向:复旦总有一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味道,在上海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社会声誉,复旦都与清华北大处于一个级别甚至更好。复旦再往上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因为按目前的状况来看,前两位是不能撼动的。
2.交大(工科很强,理科强,经济很强(应用),文科一般,医科很强(合并了二医大))
走向:曾经的工科第一名校,被拆分的只剩下了机械和船舶,但交大用自己不断的努力,赢得了尊重。交大总是被复旦压制,所以使得交大明白了一点,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去争取才能得到,而交大也是这么做的。
有望赶超复旦,坐上上海高校的第一把交椅。
3.同济(工科强(以建筑,土木,机械见长),理科较强,经济一般,文科一般(科技德语很好),医科一般)
走向:同济给人的印象总是建筑和土木,但经过了两位在瑞士和德国名校获得博士的校长的率领下,同济的学科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汽车学科更是成为了王牌学科,其他的学科质量也都非常的高。
难以撼动前两位,谁叫咱不叫复旦也不叫交大呢!
第二档:
1.华师大(文科很强,理科强(数学很好),经济一般)
走向:华师大给人一种风度翩翩的绅士的感觉,也许正因为这样一种感觉,她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来这里深造,但也是因为这种气质使得师大显得非常保守,有点不思进取,仿佛还沉浸在当年把同济甩在身后的快意当中。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稳居第二集团。
2.华理大(工科强(以化工,制药,环境,
生物工程见长)理科较强,经济一般)
走向:自从从当年上海众人皆知的华东化工学院改名为
华东理工大学后,她就好像消失了一样,华理大给人的感觉就是低调,非常的低调,但去掉浮躁后,你会发现华理却是上海各校中进步最快的一所,不但将自己原来的优势学科发挥到了极致,其他的学科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有望进入第一集团。
第三档:
1.
上海大学(各科的实力很一般)
说明:之所以将上大排在三档第一,是因为它受到了特殊的照顾,潜力很大,报考这样的学校可能会比较合算。
走向:投入的这么多的资金都用到那去了?上海大学给人的印象就是暴发户,本来只是一帮平民,忽然有一天变的很有钱了,却不知道该怎么用了。不过有钱总比没钱好。成为第三集团的老大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2.
东华大学(各科的实力一般,但服装设计和面料研究方面很强)
走向:东华的研究有点默默无闻,到是经常看到几个穿衣特别节省的模特出现在电视上,所以给人的印象不是太好,不过据说中国宇航员的服装就是出自东华之手,看来她在本领域的实力还是非常强的。第三集团老二。
以上学校专业门类一般比较全,可根据各专业的强弱报考。
专门性院校:
1.财大(经济很强,建议想学经济,分数又不够复旦交大的,可以考虑财大)
走向:在向多科性的大学发展,有望成为上海的人大。
2.二医大(医科很强,已并入交大,不过招生应该是分开的,各专业分数差距很大,考上不难,但想要进7年的就要谨慎一些了)
走向:以后和交大就是一条船上的了。
3.华政(法律很强,不过不建议报考)
走向:得不到更多的支持,学校就难以发展。很有可能被合并(华师大的可能比较大)。
4.上外(外语类的院校,很热门,不建议报考外语类的专业,可以选择一些经济或对外
汉语之类的专业)
走向: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的地位会不断提高,语言类高校的是否应该存在成为了一个可能被讨论的问题,或许应该转型,或许被合并(和财大合并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一档:
1.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财经类院校总是最热门的,虽然实力一般,但只要将来就业好,其它什么都是假的了)
2.
上海海事大学(有一定的实力的一所高校,而且有一部分的专业很热门,因此也成了考生们追捧的高校之一)
3.
上海理工大学(二本当中最有实力的高校,在很多地方都是在一本招生的,制冷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只是它不够热门。可以这么说上海理工是一所拥有一本实力的二本院校)
4.
上海师范大学(实力仅次于上海理工,上海的高中的教师几乎都出自此校,在师范领域有着很高的声誉)
5.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仅存的医学院独苗,校如其名,在中医药领域很强,不过被合并估计是迟早的事)
第二档:
1.
上海电力学院(实力上真没有能拿的出手的,但仅凭电力两子就能吸引大量考生)
2.
上海水产大学(实力不错,但专业太冷,强势专业招不到优秀的考生)
3. 立信
会计学院(虽然是刚从大专升格为本科的学校,但她在
会计领域是很有名的)
第三档: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老牌二本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校)
2.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实力一般,但考虑到她已经升格为本科多年,因此将其排在第三档)
3.杉达学院(民办大学,实力一般)
第四档:
刚从大专升格为本科的学校。有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
金融学院,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商学院,
上海政法学院等(排名不分先后)。
以上就是寻校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怎么样(湖北商贸学院与湖北工业大学相距多远)?,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寻校网:
www.xunxiao.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