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9 18:26:58 | 寻校网
每种专业组合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是相对来说难易程度、专业覆盖面都不一样,下面列举几个被称为“死亡组合”的科目组合:1.历史+物理+化学、2.地理+生物+政治等。
1.历史+物理+化学
在3+3模式中才能这样选择,历史是典型文科科目,而物理、化学都是传统理科项目,对于擅长文科的同学来说,本身具有大量记忆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而物理、化学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较少理解背诵的内容;因此,这个学科搭配组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理科思维和文科思维切换自如。
专业覆盖面上达到99.3%(以高校2020年在北京市招生选考科目要求统计为例)。在“物理+”组合下,工科大类中的电子信息类、通信类、计算机类、电气类、建筑类、交通运输类、土木类等好就业的专业都可以报考。也可以报考财经类、理学类、文史社会类等中的绝大部分的专业。
尽管专业覆盖率奇高,但该组合选考人数少,从目前山东选考数据来看,这个组合选考人数不超过1%,很可能导致某些中学无法排班。
2.地理+生物+政治
同样这个组合也是3+3模式中的组合,生物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三门科目组合起来难度实际上并不会太高。
该组合专业覆盖率为76.1%,在新高考3+3的组合里属于可报考专业比例最低的组合之一。环境科学类、生态类、动植物研究类、公共管理类、社会学类、环境与资源类、城市规划类、教育学类等都是可选择的专业范围。寻校网
但受赋分制影响,新高考改革省份选择生物、地理学科的人数最多,很多成绩优秀类考生在选择物理科目之后会选择这两个科目之一。因此选择此组合的考生在和学霸们的竞争上或许会处于劣势。
3. 历史+化学+生物
科目文理属性界定不清,学科衔接不上。历史属于强文科,搭配两个理科科目,这是被很多人认为的“奇葩”的组合,在高校学习中,其实物理和化学是联系非常紧密的,考生选择化学却没有物理,对于大学的学习势必会有一定影响,对学生后续的专业发展影响较大。
根据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发布的2021专业选科要求来看,史化生专业可报比例为50.25%,史化生组合在选择专业范围上最明显的限制在于工科大类专业的选择,大部分工科专业都有限制,如像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兵器类、航空航天类、核工程类、仪器类几乎都不能报考。小部分要求必须选考物理的理学专业也存在限制,如数学类、物理类等专业。
大部分省份新高考选科为“6选3”,分“3+3”和“3+1+2”两种。前者为3门核心科目(语数外)+3门选考科目(政史地、理化生6门中选3门);后者为3门全国统考科目(语数外)+1门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2门再选科目(政地化生4门中选2门)。此外浙江省为“7选3”模式,多了“技术”学科。
不同省份的新高考选科规则略有不同,以下是新高考选科规则详情介绍——
1、“3+3”模式:3门核心科目+3门选考科目。3门核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选考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选3)。目前在北京、天津、河南、山东、上海这5个省份实行。
2、“3+1+2”模式:3门全国统考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3门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1门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2选1),2门再选科目为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选2)。目前在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这8个省份实行。
3、“7选3”模式:仅在浙江省实行,语数外仍为必考科目,7选3主要是指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中选3门,相比其他省份,多了“技术”这门学科。
还有191天,2023高考时间:6月7日,星期三(癸卯年)四月二十。高考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8日。(部分地区高考时间为3天或4天),目前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191天。
还有191天2023高考。
从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
在高考考前一定要做到安心,往往你就会发现,其实到了最后的阶段,很多的同学心理上都会有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习,所以,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把高考平常话。
截止目前距离2023高考还有191天的时间。
1、高考理科包括科目:语文、数学、英文、物理、化学、生物;科目对应分数分别为:150、150、150、110、100、90。总分:750。
2、高考文科包括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对应分数分别为:150、150、150、100、100、100。总分:750。
3、近期部分省份开展高考改革,采取3+1+2的形式,语数英+物理历史二选一+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四选二,总分不变或有略微调整。
高考总分为750分。
高考各科分值为:
高考文科: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综合300分,共计750分。
高考理科: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 综合300分,共计750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1]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以上就是寻校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寻校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寻校网:www.xunxiao.com新高考选科的死亡组合-附高考选科专业对照表(2023、2024参考)“新高考选科的死亡组合”一般指的是那些难学、竞争激烈、专业覆盖面比较少的组合,这些组合可能会让大家在以后的赋分或者专业填报上缺乏优势。本文本站就将介绍新高考选科的死亡组合是哪些,并附上附高考选科专业对照表,供2023、2024年考生参考。一、新高考选科的死亡组合目前我国的新高考模式有两种,分别是“3+3”模式和“3+1+2”模
新高考死亡选科组合选科规则有哪些新高考开始后,无论是“3+3”模式还是“3+1+2”模式,各种学科的结合一直是热议的,其中历史+化学+生物、历史+化学+生物、历史+化学+生物可以称为是死亡组合。新高考选科的死亡组合1.历史+化学+生物在3+3模式中才能这样选择,历史是典型文科科目,而物理、化学都是传统理科项目,对于擅长文科的同学来说,本身具有大量记忆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而物理、化学需要严密的逻辑
新高考3+1+2死亡组合-新高考最不要选的组合在高中生涯中,面临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就是高考选科,因为这将决定这高考之后可以报考的专业和未来的就业方向。新高考有6门科目需要选,搭配的话一共有12种,在这12种组合中,有一些组合因学习难度较大或不容易得分,而被成为死亡组合。在本文,本站就为大家整理新高考3+1+2死亡组合、新高考最不要选的组合,供同学们参考。同学们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分数可以上哪些大学,
新高考死亡选科组合不建议选的有哪些每种专业组合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是相对来说难易程度、专业覆盖面都不一样,下面列举几个被称为“死亡组合”的科目组合:1.历史+物理+化学、2.地理+生物+政治等。新高考选科的死亡组合1.历史+物理+化学在3+3模式中才能这样选择,历史是典型文科科目,而物理、化学都是传统理科项目,对于擅长文科的同学来说,本身具有大量记忆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而物理、化学需要严密的逻辑思
新高考死亡选科组合不建议选的有哪些每种专业组合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是相对来说难易程度、专业覆盖面都不一样,下面列举几个被称为“死亡组合”的科目组合:1.历史+物理+化学、2.地理+生物+政治等。新高考选科的死亡组合1.历史+物理+化学在3+3模式中才能这样选择,历史是典型文科科目,而物理、化学都是传统理科项目,对于擅长文科的同学来说,本身具有大量记忆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而物理、化学需要严密的逻辑思
新高考死亡组合有哪些?为什么不建议选物生政?选科应该是高中生涯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因为选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就业方向,需要同学们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再慎重做出选择。新高考的科目搭配起来有12种组合,有些组合搭配起来学习难度大或不易得分,同学们需谨慎选择。那么新高考死亡组合有哪些?新高考不建议选的组合有哪些?为什么不建议选物生政?在本文,本站就以上问题为大家一一解答,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新
新高考死亡选科组合选科规则有哪些新高考开始后,无论是“3+3”模式还是“3+1+2”模式,各种学科的结合一直是热议的,其中历史+化学+生物、历史+化学+生物、历史+化学+生物可以称为是死亡组合。新高考选科的死亡组合1.历史+化学+生物在3+3模式中才能这样选择,历史是典型文科科目,而物理、化学都是传统理科项目,对于擅长文科的同学来说,本身具有大量记忆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而物理、化学需要严密的逻辑
新高考死亡选科组合选科规则有哪些新高考开始后,无论是“3+3”模式还是“3+1+2”模式,各种学科的结合一直是热议的,其中历史+化学+生物、历史+化学+生物、历史+化学+生物可以称为是死亡组合。新高考选科的死亡组合1.历史+化学+生物在3+3模式中才能这样选择,历史是典型文科科目,而物理、化学都是传统理科项目,对于擅长文科的同学来说,本身具有大量记忆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而物理、化学需要严密的逻辑
2024-08-09 17:28:19
2023-05-16 18:31:22
2023-05-04 09:38:06
2023-04-06 07:34:18
2023-05-04 11:11:12
2023-05-18 2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