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江苏是哪种模式

2023-12-29 22:40:11 | 寻校网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江苏是哪种模式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寻校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江苏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四川高考加分项目新政策(2023年参考)

想必不少同学和家长对于四川省高考加分政策有兴趣,本文将整理四川省高考加分政策情况,介绍在四川高考加分政策中优惠加分的条件,以及四川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情况。寻校网

四川省高考最新加分政策如下: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省级招委会可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江苏是哪种模式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3)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分值不得超过10分。

同时符合以上有关情形的考生,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

注意: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江苏是哪种模式

新高考政策江苏是哪种模式 3+3还是3+1+2

新高考政策江苏是3+1+2模式。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生根据高校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分。

新高考政策江苏是3+3模式还是3+1+2模式

江苏新高考政策是3+1+2模式。

1.科目设置。

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

选择性考试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生根据高校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分,作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

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替代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2.成绩构成及计分方式。

高考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生总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计入总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

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等级赋分转换办法另行公布。

3.考试内容。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国家和省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4.考试形式及时间。

语文、数学、外语以及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在条件成熟后,外语科目听力口语考试实行机考。

江苏新高考选科推荐组合

江苏新高考选科推荐物理、化学、政治

江苏新高考选科推荐的物理、化学和政治组合,虽然是十二组中专业覆盖率最高的选科组合,但同时也是学习难度最大、高分难度最大的组合,是文理科兼优的"学霸组合"。物化政组合在各门类专业的覆盖率都很高,除了历史学这个典型文科门类占比不足半成,其他各门类可报专业比例均在85%以上,十二大门类中八门类占比在90%以上。可以说在各门类的专业上都实现"选择自由"

本组合兼有理科最高难度组∶物理+化学,还有文科中需要大量记忆和分析发散思维的政治,非文理成绩非常优异(比如重点高中前5%)且对政治学科有必考要求专业的意向明确的学生,不要轻易选择。虽然政治基础对未来考研深造有一定帮助,但大学四年有足够时间补足,我们不建议为了考研而在高中选择这个组合。

以上就是寻校网为大家带来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江苏是哪种模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寻校网:www.xunxia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江苏是哪种模式”相关推荐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黑龙江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黑龙江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河北高考加分项目新政策(2023年参考)想必不少同学和家长对于河北省高考加分政策有兴趣,本文将整理河北省高考加分政策情况,介绍在河北高考加分政策中优惠加分的条件,以及河北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情况。国家确定的高考优惠加分项目:1.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2.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增加10分;3.烈士子女增加20分;4.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增加1

2023-04-01 15:30:01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北京高考加分项目新政策(2023年参考)想必不少同学和家长对于北京市高考加分政策有兴趣,本文将整理北京市高考加分政策情况,介绍在北京高考加分政策中优惠加分的条件,以及北京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情况。北京高考加分对象按加分政策不同,分为七大类,如下:一、在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1、烈士子女。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

2023-04-05 02:38:56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河南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河南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山东高考加分项目新政策(2023年参考)想必不少同学和家长对于山东省高考加分政策有兴趣,本文将整理山东省高考加分政策情况,介绍在山东高考加分政策中优惠加分的条件,以及山东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情况。山东省高考最新加分政策如下:1.烈士子女,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

2023-03-11 20:29:38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福建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福建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天津高考加分项目新政策(2023年参考)想必不少同学和家长对于天津市高考加分政策有兴趣,本文将整理天津市高考加分政策情况,介绍在天津高考加分政策中优惠加分的条件,以及天津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情况。根据教育部和天津市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

2023-03-12 22:36:41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河北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河北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河南高考加分项目新政策(2023年参考)想必不少同学和家长对于河南省高考加分政策有兴趣,本文将整理河南省高考加分政策情况,介绍在河南高考加分政策中优惠加分的条件,以及河南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情况。河南省高考最新加分政策如下:加20分投档(1)烈士子女;(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10分投档(1)自主就业的退役

2023-03-31 04:09:37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宁夏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宁夏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山西高考加分项目新政策(2023年参考)想必不少同学和家长对于山西省高考加分政策有兴趣,本文将整理山西省高考加分政策情况,介绍在山西高考加分政策中优惠加分的条件,以及山西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情况。山西省高考最新加分政策如下:1、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考生,投档时可加10分,达院校投档线者可投档,录取与否由学校确定。2、烈士

2023-04-06 15:42:53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山西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山西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新疆高考加分项目新政策(2023年参考)想必不少同学和家长对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考加分政策有兴趣,本文将整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考加分政策情况,介绍在新疆高考加分政策中优惠加分的条件,以及新疆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情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考最新加分政策如下:(1)烈士子女,增加20分投档。(2)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增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大军区)以

2023-04-08 05:12:28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四川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新高考政策四川是哪种模式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青海高考加分项目新政策(2023年参考)想必不少同学和家长对于青海省高考加分政策有兴趣,本文将整理青海省高考加分政策情况,介绍在青海高考加分政策中优惠加分的条件,以及青海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情况。青海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在考生统考成绩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一项分值。1.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

2023-04-04 22:34:13